Evangelical Lutheran Mission Society for the Chinese

關於嬰孩洗禮的十個總結: 總結第一

這總結摘自:韋真爾(Gene Edward Veith, Jr.),《十字架的神髓:路德的靈命觀》,李廣生、蔡錦圖譯,(香港:香港路德會文字部,2004)。

正如上帝其他拯救的行動一樣,洗禮是上帝的工作。路德在《大問答》中解釋:「奉上帝的名受洗,不是受人的洗,而是受上帝的洗。雖藉著人手施行,乃是上帝親自的作為。」(1)

就以嬰兒洗禮為例吧。一個小小的嬰孩,是不可能明白這儀式的意義的。一個嬰孩也缺乏聖經的知識,沒有道德心靈,更沒有意志去決志歸向基督。信義宗人怎麼能夠斷然說:一個受了洗的嬰孩就是一個基督徒,說那孩子已經重生呢?他們如何把藉洗禮重生的教導,與對因信稱義教導相調和呢?

事實上,嬰孩洗禮可能就是因信稱義的最佳闡釋。信義宗對洗禮的獨特教導,認為受了洗的嬰孩是真有信心的。誠然,一個嬰孩不會有多少知識或能力作抉擇——但信心根本不屬理性的範疇,也不是一個決志。信心就是信靠,是一段完全倚靠基督的關係。一個嬰孩完全缺乏自主能力,豈不要倚靠他的父母嗎?母親對孩子的愛,豈不是嬰孩所能知道的事,是構成他微小存在最真誠的事實嗎?假如一個嬰孩能夠對父母有信心——安穩地倚靠在他們的愛眷關懷——那麼嬰孩為何不能在他的天父中有信心呢?

在稱義中,人是純粹被動的,也只有接受的分。再說一次,救恩不是由於人的行為,也不是因著道德上的努力、或知識的獲取、或某種神秘的經驗。救恩只是從上帝那裏接受一份白白的恩賜。一個嬰孩接受洗禮,就把那樣被動的接納模塑出來,反而成年人卻在他們竭力自救中不斷掙扎。故此,當耶穌講述信心、悔改基督徒生命時,祂是以小孩子為榜樣的。

「耶穌叫了一個小孩子來,使他站在他們當中,然後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你們若不回轉,變成小孩子的樣式,斷不得進天國。所以,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,他在天國就是最大的」(太十八2-4)。

一個無助的孩子成為我們歸信基督的模範(「你們若不回轉,變成小孩子的樣式」)。在稱義中,絲毫不容許人纇驕傲的存在,無人能自誇他的能力或行為(「凡自己謙卑像這孩子的」)。在洗禮中,一個嬰孩被動地接納上帝的恩典,與基督一同聯合,而且被改變了。聖靈住在那孩子裏,他就有了一個活潑的信心。這信心必須不斷聆聽上帝的道來培育,正如一個嬰孩,一旦誕生下來,就要不斷得到餵養,否則就會死亡一樣。

(1)協同書(路德大問答部份)。譯者:李天德,修訂版校譯者:曾森、李志傑、古志薇。香港:香港路德會文字部,2001年修訂版初版,頁393。

分享这个页面 Share !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